南阳市风险监测预警 第23期

时间:2025-07-01 来源:


雷暴大风强降雨天气预警提示


一、天气信息

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受副高边缘西南气流影响,预计7月1日白天到夜里我市阴天有阵雨、雷阵雨,西部、北部局部大雨或暴雨,可能伴随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受副高边缘西南气流影响,预计7月1日白天到夜里我市阴天有阵雨、雷阵雨,西部、北部局部大雨或暴雨,可能伴随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南阳市气象台2025年7月1日15时45分发布雷暴大风黄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6小时内,南阳市区及所辖乡镇和街道将受雷暴大风天气影响,阵风风力达7级以上,并伴有强雷电,请相关单位和个人做好防范。

预警信号:

、具体天气预报

7月1日 阴天有阵雨、雷阵雨,西部、北部局部大雨或暴雨25~29℃偏南风3级左右

7月2日 多云到晴天26~34℃偏南风3~4级

7月3日 多云间晴天27~35℃偏南风3~4级

7月4日 晴天转多云27~35℃偏南风2~3级

7月5日 多云到晴天26~35℃偏南风2~3级

7月6日 多云转阴天,有分散性阵雨、雷阵雨26~35℃西南风2~3级

7月7日 阴天有阵雨、雷阵雨24~33℃东北风2~3级

7月8日 阴天有阵雨、雷阵雨24~34℃偏东风2~3级

7月9日 阴天,有分散性阵雨、雷阵雨24~33℃偏东风2~3级

7月10日 阴天,有分散性阵雨、雷阵雨25~33℃偏东风2~3级。

、防范应对措施

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市应急管理局提醒:

(一)强化责任落实与会商研判。各级各部门要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最新预警信息,按照职责分工加强会商研判,切实做好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的防御工作,确保各项防御措施落到实处

(二)积极报送风险隐患信息。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坚持、三个转变”以及“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等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依据《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关于推进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应急厅〔2021〕6号)、《河南省灾害风险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成功避险避灾奖励暂行办法》等文件通知要求,动员各地灾害信息员与网格员对本地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并及时通过“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系统”上报相关信息。各级协调员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进行早处置,竭力将风险隐患遏制在萌芽状态。要完善激励机制,对于积极投身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工作、有效避免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各地应及时向本级党委、政府以及上级业务部门呈报,给予信息报送员、联络员或协调员等相关人员适时奖励。

(三)重点领域安全防御措施。住建、城管部门要认真落实各项防雷措施,及时对围板、临时构建物、广告牌等易被大风吹动的搭建物进行加固,排除安全隐患;同时关注局部地区可能因短时强降雨引发的城市内涝,提前做好排涝准备。公安、交通部门要加强道路安全调度,在大风、暴雨天气下,强化对事故易发路段的巡逻管控,视情采取交通管制措施,确保道路运输和交通安全。农业农村部门要指导农村群众做好农业防风工作,提前对设施农业采取加固等防范措施,减少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自然资源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尤其是西部、北部山区)的巡查排查,提前做好受威胁区域人员转移避险及安置准备,视情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水利部门要加强水库大坝、河道堤防巡查值守,出现险情果断撤离受威胁区域人员。文旅部门要视情让影响范围内的文旅企业、单位暂停户外高空游乐项目,必要时采取分流游客和暂停经营等措施,引导游客紧急避险

(四)生产经营单位加强防御。生产经营单位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易受大风、雷击影响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的安全。停止塔吊、脚手架等高空作业,严防发生坠落、坍塌等事故。切断户外危险电源,遮盖好建筑物资,确保不因雷暴大风天气发生安全事故。非煤矿山要做好停产撤人准备,尾矿库企业落实 24 小时巡查制度,出现险情及时报告并果断撤离下游群众

(五)加强公众安全引导防护。雷暴大风期间,广大群众应注意关好门窗,加固户外临时搭建物和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等。加强自我防护,主动避开危险区域,不要在广告牌、临时搭建的建筑物下面逗留,不要将车停靠在大树、高楼下方,建议将车驶入附近的地下停车场。尽量减少户外活动,远离河道行洪区、山洪威胁区、高压线等危险地带

(六)举一反三,强化责任。各县(市、区)第一时间下发关于做好防汛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层层夯实防汛救灾责任,压实重点区域、重点河段、重要环节的包保责任,把叫应、响应等工作措施传递到最后末梢,把防汛信息传递到辖区所有人员,确保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同时,加强隐患排查整改,针对强降雨天气诱发山洪、地质灾害、中小河流洪水、城市积涝等灾害风险,组织雨前排查,做到立查立改,落实安全度汛措施。

(七)加强监测,高度戒备。主汛期市县主要领导全时在位,坚持24小时领导带班和值班制度,加强协作联动,强化监测预报预警,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汛情、工情发展变化,滚动预测预报,提前会商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对灾害事件征兆要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八)严格值班值守。各级各部门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通讯畅通,信息及时上报。应急救援队伍前置力量,预置冲锋舟、排水泵等装备,做好突发灾害救援准备。发现情立即通过“国家自然灾害灾情报送系统”上报,按预案启动应急响应。

责任编辑: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