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风险监测预警 第30期

时间:2025-07-15 来源:



16至17日对流天气预警


一、预警信息

7月16日至17日,南阳市将出现强对流天气过程,全市有阵雨、雷阵雨,其中西北部(西峡县、南召县、内乡县等)、南部(邓州市、新野县、唐河县等)将出现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大暴雨,降水分布不均;强对流集中时段为16日下午到17日白天,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雨强70-90mm)、雷暴大风(阵风9-11级)等灾害性天气。

此次强对流天气可能引发山洪、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中小河流洪水、城市内涝等次生灾害,对交通、电力、户外作业、通讯设施及农业生产等构成较大威胁,需高度警惕。

2、 具体天气预报

7月15日:晴天间多云,西南风3~4级,29~39℃。

7月16日:晴天转多云,有阵雨、雷阵雨,偏东风3~4级,28~40℃。

7月17日:阴天有阵雨、雷阵雨,西北部、南部中到大雨,局部暴雨,降水分布不均,东北风3~4级,27~35℃。

7月18日:多云到晴天,偏东风2~3级,25~36℃。

7月19日:晴天间多云,偏东风2~3级,26~36℃。

7月20日:多云到晴天,偏西风2~3级,26~37℃。

7月21日:多云转阴天,有阵雨、雷阵雨,东北风3~4级,25~36℃。

7月22日:阴天有阵雨、雷阵雨,东北风3~4级,25~32℃。

7月23日:阴天有阵雨、雷阵雨,东北风3~4级,26~32℃。

7月24日:多云,西部、北部有分散性阵雨、雷阵雨,东北风3~4级,25~33℃。

附降水预报图:


、防范措施建议

安防委员会办公室、市应急管理局提醒:

(一)分级预警与协同应对。气象部门持续监测天气动态,加密对西北部(西峡、南召、内乡)、南部(新野、邓州、唐河等)重点区域的预警频次,通过电视、广播、新媒体、应急广播等渠道精准推送预警信息。各县(市、区)立即启动应急联动机制,针对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等风险细化应对方案,确保信息互通、措施联动。

(二)积极报送风险隐患信息。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坚持、三个转变”以及“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等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依据《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关于推进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应急厅〔2021〕6号)、《河南省灾害风险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成功避险避灾奖励暂行办法》等文件通知要求,动员各地灾害信息员与网格员对本地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并及时通过“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系统”上报相关信息。各级协调员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进行早处置,竭力将风险隐患遏制在萌芽状态。要完善激励机制,对于积极投身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工作、有效避免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各地应及时向本级党委、政府以及上级业务部门呈报,给予信息报送员、联络员或协调员等相关人员适时奖励。

(三)重点领域安全管控。自然资源部门要加密山区(尤其西峡、南召、内乡)滑坡、泥石流隐患点巡查,设置警示标识,必要时提前转移危险区群众;住建部门要加强建筑工地监管,督促停止高空及户外作业,加固塔吊、脚手架等设施,清理排水通道,防范基坑坍塌;城管部门要全面排查城区广告牌、路灯杆、行道树,拆除松动设施,修剪枯枝危树,防止大风引发坠落事故;水利部门要密切监测水库、河道水位及中小河流洪水,加强险工险段巡查,预置防汛物资和抢险力量,确保行洪安全;公安、交通部门要制定降雨时段交通疏导预案,加强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及山区道路巡查,及时处置积水、落石等险情,在易积水路段设警示标志,必要时实施交通管制,督促客运企业调整班次,提醒驾驶员减速慢行;文旅部门要强化涉山涉水景区安全管理,对西北部山区景区(西峡、南召等)视情关闭,劝返危险区域游客,完善疏散预案,确保快速有序撤离;应急管理部门要督促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企业落实防雷、防静电措施,检查厂区排水系统及边坡稳定性,严禁强对流天气期间露天动火及有限空间作业;前置应急救援队伍至山区及低洼区域,备足排水泵、救生衣等物资;农业农村部门要指导农户加固果树、蔬菜大棚,减少大风、暴雨对农作物的影响;电力、通讯部门要巡查输电线路及通讯设施,防范雷击、大风导致跳闸或中断,及时抢修保障供电通讯畅通。

(四)公众自我防护指引。减少户外活动,避开山区、河道、低洼地带、广告牌下及大树旁等危险区域,尤其西北部、南部群众需远离陡坡、沟谷,遇山洪、滑坡立即向高处转移。驾车避开山区道路及积水路段,遇暴雨就近停靠安全地带,勿强行涉水。居家时关闭门窗,加固阳台搁置物,检查电路、燃气安全,防止漏电、泄漏。强对流过后高温天气仍将持续(20日前最高温37-39℃),注意防暑降温,及时补充水分。

(五)值班值守与应急处置。各级各部门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西北部及南部重点县区加密值班力量,确保突发情况第一时间上报。应急救援队伍保持待命状态,确保快速响应、高效处置。


责任编辑: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