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区动态

南召县应急管理局积极做好基层应急管理实践典型案例报送工作

时间:2025-08-06 来源:

为推广宣传基层避险避灾创新做法和先进经验,营造全社会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良好氛围,切实筑牢人民防线,8月6日,南召县应急管理局报送的河南省南召县留山镇黄楝村山洪灾害群众转移避险案例在应急管理干部网络学院成功录制。



南召县应急管理局此次报送的转移避险典型案例是经应急管理干部培训学院初审、专家评审后的全国46个成熟案例之一。是一起因地制宜土办法和科学有效新预案联合应用的山洪灾害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典型案例,作为年度应急管理系统实战大练兵培训班次全国推广



案例信息:2023年7月2日11时,河南省南召县留山镇接到防汛四级应急响应通知后,22时召开各村党支部书记防汛工作紧急会议,23时黄楝村组干部会议部署防汛,23时到3日,村干部在堰坝值班,4日凌晨开始下雨,村组观测员利用以往积累经验,因地制宜,以河边杀猪锅台烟囱被淹没的砖块为参照物,每十分钟汇报一次水位情况。6时,雨越下越大,河道水位上涨迅速,在值班的村干部报告黄楝庄塘堰水位离坝顶还有一米左右,镇村两级防汛责任人立即做出转移下游群众的决定,按照《黄楝村防汛应急预案》及《危险区域人员转移精准调度台账》事先划定的转移路线和人员分包情况,迅速通知下游群众转移避险。当时雨声太大,阻碍铜锣及手摇报警器声音传播,村干部和网格员逐户电话通知,对于孤寡老人等行动不便人员,安排应急抢险队成员用梯子翻墙入院,迅速将人喊起并转移,20分钟内成功转移12户26人至安置点。

近年来,南召县应急管理局立足山区县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实际,紧紧抓牢“避险转移”这个关键环节,做到三个明确。切实摸清风险底数,明确“谁来转、转移谁”。组织各级防汛责任人围绕山洪地质灾害点、尾矿库、水库、塘堰、河道险工、低洼易涝区域、在建工地等重点领域,对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起底摸排,核查出受威胁群众有多少户、多少人,建立台账登记家庭信息,标注鳏寡孤独等重点人群,明确各级包保责任人,做好日常动态更新,必要时可利用大数据对特定区域手机信号等信息进行比对,确保灾害来临时危险区底数清、责任明。


切实掌握行动指数,明确“参照啥、何时转”。充分考虑转移安置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阻力”,推测出从决定转移到转移完毕需要时长,在此基础上合理预留时间,科学设置应急响应条件,量化响应启动标准,健全完善响应联动机制。一方面充分考虑“耗时群体”,对独居老人、残障人员或居住偏远地区联系不畅的村民,提前通知,尽早转移;另一方面依据水情雨情,进一步细化转移台账,如针对水域面积较大水库,根据实时水位、降雨量、入库流量和出库流量等不同阈值,“分段”式转移群众;

切实提升安全系数,明确“怎么转、转到哪”。一方面落实好精准叫应机制,强化风险防范提示性、指向性,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体系作用,将临灾预警信息通知到每一个层级,确保基层一线能在最短时间内组织危险区人员转移、抢险救援等工作;另一方面让最有用的信息人尽皆知,可进一步优化基层应急预案,逐村绘制通俗易懂的“转移避险一张纸”,关键时刻一眼看懂、拿出即用,日常加强演练让群众熟知应急避险知识和转移安置路线,进一步提升基层临灾避险的效能。

责任编辑: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