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风险监测预警第45期(国庆中秋假期安全提醒)
国庆中秋假期安全提醒
一、预警信息
根据南阳市气象台发布的国庆中秋假期天气预报,假期期间我市以阴雨天气为主,道路湿滑、能见度低,需重点防范地质灾害风险;受降水和冷空气共同影响,气温起伏较大,体感温度偏低。持续阴雨天气将对公众出行、旅游安全及秋收秋种秋管工作造成不利影响,各级各部门及广大市民需提前做好防范应对。
2、 具体天气预报
日期 | 天气现象 | 温度 | 风向风速 | |||
9 月 28 日 | 下午 | 阴天,西部、北部有 小雨,部分地区中雨 | 23~ 26℃ | 东北风 2~ 3 级 | ||
夜里 | 阴天有中雨,部分地 区大雨 | 23~ 19℃ | 东北风 2~ 3 级 | |||
9 月 29 日 | 阴天有小到中雨 | 16~ 21℃ | 偏北风 2~ 3 级 | |||
9 月 30 日 | 阴天转小雨或零星小 雨 | 18~ 29℃ | 西南风 2~ 3 级 | |||
10 月 1 日 | 阴天有小到中雨,局 部大雨 | 17~ 23℃ | 东北风 3~ 4 级 | |||
10 月 2 日 | 阴天有小到中雨,局 部大雨 | 17~ 20℃ | 偏北风 3~ 4 级 | |||
10 月 3 日 | 阴天有小雨 | 19~ 24℃ | 东北风 2~ 3 级 | |||
10 月 4 日 | 阴天有小雨 | 19~ 23℃ | 东北风 2~ 3 级 | |||
10 月 5 日 | 阴天间多云,有小雨 或零星小雨 | 18~ 25℃ | 西北风4 级左右 | |||
10 月 6 日 | 阴天间多云,有小雨 或零星小雨 | 15~ 23℃ | 西北风 3~ 4 级 | |||
10 月 7 日 | 阴天间多云 | 14~ 23℃ | 东北风 3~ 4 级 | |||
10 月 8 日 | 阴天有零星小雨 | 13~ 22℃ | 偏东风 2~ 3 级 |
三、防范应对提醒
市安防委办公室、市应急管理局提醒:
(一)压实责任,筑牢安全防线。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以 “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落实落细假期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各项措施,聚焦阴雨天气易引发的风险隐患,提前部署、靠前指挥,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强化气象监测预警。气象部门要加强对阴雨、降温天气的跟踪监测,提升短时临近预报精准度,通过手机短信、电视、广播、网络平台、社区通知等多渠道发布天气信息及风险提示;各级各部门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沟通会商,密切关注预警信息,及时启动相应应急响应。
(三)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公安、交通部门要加大对事故易发路段(尤其是山区路段、低洼积水路段)的巡逻频次,通过道路电子显示屏、导航平台、广播等实时发布通行信息,必要时采取车辆分流、临时管控等措施,严防雨天追尾、侧滑事故;提醒驾驶员提前检查车辆雨刮、刹车等设备,行车时控制车速、保持安全车距,遇大雾、强降雨时谨慎驾驶或就近避险。
(四)加强旅游景区安全管控。各行业主管部门及旅游景区要结合阴雨天气特点,制定客流控制和分流应急预案,严禁旅游车辆、观光设施超载运行;对玻璃栈道、高空滑道、山区步道等易受雨水影响的高风险项目,视天气情况暂停运营;及时清理景区内积水、落石,设置警示标识,确保游客人身安全及文物古迹保护安全。
(五)防范农业生产风险。农业农村部门要指导农户利用晴雨间隙,及时收获、晾晒农作物,防止霉变;加强农田排涝设施检查,防范田间渍涝影响秋种;同时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减少阴雨天气带来的农业损失。
(六)排查城市运行隐患。城市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窨井盖、行道树、户外广告牌、市政排水设施的安全排查,对易积水路段提前预置排水设备,设置警示标识,必要时派专人值守;住建部门要督促建筑工地做好基坑防护、脚手架加固,遇强降雨时暂停户外作业,防范坍塌事故。
(七)严防地质灾害。水利、自然资源部门要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变化,加大对水库、河道、淤地坝及山洪灾害防御重点区域、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力度,及时发布避险提示;乡镇(街道)、村(社区)要组织人员做好隐患点监测,遇险情第一时间组织群众转移。
(八)督促企业落实安全责任。应急管理部门要督促危化、工贸、矿山等生产经营单位开展节前隐患排查,加强对生产设备、运输车辆的检修维护,严格动火、高处作业等危险环节管理;停产放假企业要切断非必要电源、气源,关闭门窗,防止雨水倒灌引发安全事故;持续生产企业要加强员工安全培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九)强化森林防火管理。林区基层组织及林业部门要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加大林区巡查力度,设置防火警示标识,做好物资储备;提醒群众进入林区不携带火种、不吸烟、不野炊,自觉遵守森林防火规定;遇火情及时拨打119报警,不盲目参与扑救。
(十)提升公众安全意识。公众外出时请随身携带雨具,注意防寒保暖;居家时要规范用电、用气,定期检查燃气管道、阀门,保持室内通风,长时间外出前切断电源、关闭燃气阀门;电动自行车不违规“进楼入户”,不在疏散通道停放、充电。进入人员密集场所要留意安全出口位置,遇火情沉着冷静,拨打119报警并有序疏散。
(十一)严格值班值守。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细化应急预案,确保通信联络畅通;应急救援队伍要保持战备状态,重点区域提前预置救援力量和物资,遇突发事件第一时间上报、科学处置,杜绝迟报、谎报、瞒报。